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我国国际传播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积累了哪些经验?党的二十大擘画中国发展蓝图,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记者为此采访了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
展示中国良好形象
《中国社会科学报》: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十年锋从磨砺出,新时代发展成就卓著。在您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际传播在讲述中国巨变、展现时代风貌中,取得了哪些新成绩?
杜占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际传播工作围绕服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自信、守正创新,服务党和国家对外战略、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展示国家良好形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心构建对外话语和叙事体系,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为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以中国外文局的国际传播工作为例,新时代十年特别是过去五年间,我们在推动国际社会读懂中国、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断优化完善国际传播格局,将国际传播业态拓展到高端外宣服务、对外出版发行、媒体国际传播、中外人文交流、外宣研究咨询、行业协同协作等业务领域;重点打造了“外国人讲中国故事”“国际交流对话平台”“精准传播联合行动”等国际传播新品牌,努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国际传播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报》:从《毛泽东选集》等领袖著作,到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再到各类思想深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语种主题图书,这些对外出版发行的精品力作,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展示中国良好形象、增进国际认同等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杜占元:党的领袖著作、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及各类主题图书,是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治国理政方略的权威科学阐释,体现了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理论创新,是国际社会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的重要读物。70多年来,中国外文局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外翻译出版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领袖著作和一大批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四卷陆续出版发行,目前已推出37个语种、发行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翻译出版语种最多、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领导人著作,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首选读本。这些重要著作的对外出版在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全面宣介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和伟大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向国际社会清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的强大生机活力,展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二是客观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方面展示了中国的发展成就,回应了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而鲜明地展现了中国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三是深刻阐释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面阐释了中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理解和认同。
《中国社会科学报》:对外书刊出版是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外出版发行事业中积累了哪些经验?
杜占元:新时代十年的对外出版工作实践,为我们在新征程上高质量做好对外出版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始终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以“向世界说明中国”为宗旨,以当代中国的思想理论、现实国情、优秀文化为对外出版的鲜明主题,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介绍给各国读者。
坚持提升翻译能力。以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为引领,汇聚翻译行业和国内外资源,精心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和叙事体系,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介绍,让世界更好认识新时代的中国,用融通中外的语言、优秀的翻译作品讲好中国故事。
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深入挖掘海外资源,创新出版走出去方式,建立中国主题图书国际合作出版协作机制。目前,中国外文局已与国际知名出版机构合作建立69家中国主题图书海外编辑部,在12个国家分别建立中国图书中心。拓展海外发行渠道,举办全球海外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活动,用好国际图书展销平台和重要国际书展平台,增强对外出版国际竞争力。
广泛聚合优秀人才。锻造高水平国际出版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名作者、名编辑、翻译家、出版家等行业领军人才。充分发挥外国专家作用,发掘和凝聚更多的翻译家、汉学家参与中国主题图书对外译介工作,以对外出版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中国社会科学报》: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外文出版社的外国专家回信中指出,“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介绍,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对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很有意义”。您认为,应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国家翻译能力建设?
杜占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新时代加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翻译能力建设需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
加强思想译介和话语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核心理念和关键词汇为重点,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加强对中国思想理论、道路制度、政策主张的译介阐释,加强重大翻译项目组织协调,及时研究和发布重要时政术语、重要敏感词汇的规范译法,牢牢掌握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第一定义权和最终解释权。
加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总体布局。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文化走出去等国家战略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重点语种建设布局。加强翻译行业标准化建设,推动翻译标准的国际互认。加强翻译行业管理与服务,广泛汇聚国内外翻译领域资源力量。
建设高素质翻译人才队伍。聚焦国家对外战略需求,加强各方面资源联动,开展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和行业平台建设。完善翻译人才评价体系,健全翻译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培养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素质过硬、梯次有序的翻译人才队伍,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业务精湛、语通中外的翻译大家,构建有利于翻译人才发展的新格局。
推动翻译行业创新发展。加强翻译术语库、多语种语料库和知识库等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翻译工作流程、强化翻译业务管理,在人工智能辅助翻译系统等翻译技术平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制定翻译行业规划,推动翻译行业健康发展。加强语言服务产业的开放协同,建设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引领带动语言服务产业和贸易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国际翻译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高端翻译人才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对于如何培养翻译领域人才,您有哪些建议?
杜占元:高端翻译人才不仅语言本领要强,还要具备政治能力、文化修养和融通中外的素质,勇于探索、着力破解跨文化译介中国特色话语时的重大问题,更好服务构建新时代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
第一,完善翻译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以服务国家对外战略需求为出发点,打通翻译人才培养、选拔、应用全链条,完善翻译人才评价体系,健全翻译人才激励机制。
第二,建设高素质翻译“国家队”。组织开展译介领袖著作、党政文献、中华经典的重大翻译工程,在实践中加大对高端翻译人才的培养选拔力度。
第三,发挥好中国翻译协会的行业引领作用,广泛团结和凝聚各分支机构、地方译协和全国翻译界力量,加强与国家教指委、相关部委、社科机构、高校的合作,深化与国际翻译界合作,联合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优势互补、提质增效。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关键词》系列主题图书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是什么原因让这一系列图书不仅成为国际传播的“名片”,也成为国内外语类高校、翻译技能提升的热门学习读物?
杜占元:《中国关键词》多语种系列图书,是中国外文局围绕构建融通中外话语体系的一次实践探索和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系统全面,重点突出。以关键词加兼具权威性与通俗性解释的方式,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领域入手,重点围绕“既是我们想说的、又是受众想听的”核心理念,积极回应国际关切。目前,“中国关键词”共编制“一带一路”篇、治国理政篇等近20个专题,累计外译发布多语种关键词1.3万余条,系列图书、电子书和短视频涵盖19个语种,合作出版和版权输出近40个文版。
二是融通中外,说理透彻。充分考虑国外受众的思维方式、接受心理和文化差异,注重以融通中外的叙事表达将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思想文化展示给世界。今年以来,“中国关键词”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核心话语概念,创新推出多文种研究报告,为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三是融合传播,影响广泛。开设“中国关键词”多语种专题网站,积极拓展外宣出版、社交媒体、论坛研讨、推介展览等融合传播,影响力不断扩大。如今,该系列多语种图书已成为高访外宣和重大外事活动的重要展示品,在智库合作与人文交流领域发挥着政策解读、知识分享、经验互鉴的重要作用,广受国外受众好评和欢迎。
打造世界一流国际传播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致贺信,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的目标要求。打造世界一流国际传播机构,还有哪些推进实践的努力方向?
杜占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国际传播的中国特色日益鲜明。与此同时,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国际传播机构建设,需要各方持之以恒、协同推进。
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以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全局国际传播工作,不断扩大习近平总书记著作对外出版的语种、品种和发行覆盖面,持续对外宣介党的创新理论。
推动话语创新,通过积极开展专项研究、内容创新、对外译介和成果转化,打造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内容策源地、译介示范地和传播新高地。
拓宽交流渠道,以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长期目标,着力将新闻舆论、文化传播和人脉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做好面向青少年的国际传播,发挥海外机构本土化优势,扩大知华友华国际“朋友圈”。
加强协同合作,不断完善实施“精准传播联合行动”,全面加强与国内外机构合作,形成国际传播合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汇聚优秀人才,锻造高水平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发掘和凝聚更多的中外翻译家、汉学家系统开展国际传播工作,为增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打牢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报》:互联网对国际传播产生了革命性影响。面向未来,应如何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
杜占元:新形势下,需要推动信息技术与国际传播相融合,一方面,要探索和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国际传播各领域的应用,建立“元宇宙实验室”,重构国际传播业态,推动翻译手段创新。另一方面,加快融合发展,以新技术提升讲好中国故事效能。同时,遵循传播规律,以技术力量提升传播正能量,遏制虚假信息生产传播,推动国际传播生态良性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离不开国际出版传播实践创新与能力建设。下一步,如何开展与国外出版传播机构的合作,讲好中国故事?
杜占元:在这些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总结出以下重点工作。
第一,持续深化国际传播合作。继续建强海外中国主题图书编辑部、中国图书中心等合作平台,不断拓展媒体传播、本土出版、智库交流等合作领域,优化国际布局,加强本土化、分众化传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第二,不断增进国际人文交流。以国外政要、媒体和学界精英人士,以及海外青少年群体为重点,加强文化传播和交流对话,推动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第三,充分发挥国际友人和外籍队伍作用。不断拓展国际人脉资源,努力建强优质外籍人才队伍,用好外眼外嘴外脑,打造“外国人写中国”“外国人讲中国故事”等品牌,通过国外人士视角讲述中国、传播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国际传播界应如何进一步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杜占元:未来,我们需要着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第一,以宣介党的创新理论为统领,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国际社会了解新时代中国的“金钥匙”。我们将全力做好“一号工程”,结合新时代中国伟大实践,宣介好党的创新理论,为新时代新征程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第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第三,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形成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用中国话语、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推动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实现全球化、区域化和分众化的精准传播。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增强国际舆论话语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版权所有:深圳市世通社海外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2 - 2022 Stones_PR.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07398号 世通社,国际诚信企业联盟认证成员 友情链接:http://www.stones-pr.com/
木门
集成灶
名创优品
重庆火锅
护坡砖 九华山攻略
制氮设备
上海emba
烧结砖
展厅设计公司
水上乐园设备
隔膜泵 集成灶十大品牌
洗车机
翰府木门
可行性报告
西服定制
工业铝型材
企业宣传片
泰国试管婴儿
杭州代理记账
内刊设计
上海模特
电能表现场校验仪
橡胶密封条
评估公司
收购IC
地板十大品牌
金属检测机
水热合成反应釜
实木地板
测功机
除湿机
充电桩
高频退火机
5052铝板
电动车充电站
仿真动物
实木地热地板
医院设计
塑料检查井
中医推拿
上海保安公司
鳄鱼养殖场
双面胶带
冷风机
荷花苗
远传水表
三维扫描仪
桐庐旅游
钢格板
计量泵
油罐
木塑地板
集成墙面厂家
杭州注册公司
南京甲醛治理
广州租车网
二手设备回收
南京刑事律师
重庆火锅店加盟
珠海注册公司
太阳能路灯
压滤机
南京灯箱厂
香港活石学院
钕铁硼
玻璃钢
卫生间隔断
进口轴承
铂铑热电偶
宣传栏
日本NSK
生物质颗粒机
北京律所排名
深圳画册设计
合肥办公桌
企业展厅设计
防腐保温
桐庐农家乐
工业设计公司
安吉农家乐
鱼苗批发
上海广告公司
新加坡管理学院
天野喜孝
巴黎奥特莱斯购物
海外置业资讯
儿童营养
出口保理
|
深圳市世通社海外传媒有限公司
Shenzhen Stones_PR Global Media Co., Ltd.
法定工作日
400-865-8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