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安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童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刊于《青年记者》2020年12月上
2020年是全球新闻传媒业经历的“大考”之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黑命贵、美国总统选举等重大新闻事件纷至沓来,新闻媒体在抗疫、抗议与争议的多重夹击中不断调整自身的定位和角色,出现了回归“传统”的趋势。面对社会各界对于“信息疫情”“误讯”与“谬讯”的关注与批评,脸书、推特等社交平台加大事实核查力度,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政治人物采取必要的监管手段,调整了政治广告的运营模式。总的来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努力适应日趋极化的政治和社会生态,将提升公信力作为殊途同归的目标。
美国疫情自今年春季暴发至今居高不下并且愈演愈烈,欧洲各国在秋冬之交实施第二波“封城”和“禁足”。在抗疫长路漫漫的背景下,居家隔离和数字化生存已成为人类社会与日常生活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纸媒没落的趋势日益加剧且难以逆转,只能在寻找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求得一线生机。电视新闻的强势回归、新闻播客的悄然兴起和小微地方媒体的逆势增长成为本年度值得关注的亮点。虽然从目前看疫情结束仍然遥遥无期,但全球传媒业创新的探索未曾停歇,并且呈现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新趋势。本文对2020年全球新闻媒体发展走向和变革路径进行梳理,以期为国内同行准确把握和认知后疫情时代的新闻传播变局提供镜鉴。
主流媒体向“传统”的回归
大疫之年对于新闻传媒业而言是喜忧参半的一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球传媒业陷入了生存危机,但也为一些主流媒体机构带来了近十年来最强劲的营收增长,加速了传统媒体机构的转型。权威信息成为疫情之中的稀缺资源,媒体竞争逻辑从“量”到“质”的转型趋势愈发明显。具体来看,2020年的新闻传媒业在产品、渠道和价值取向上都体现出了向“传统”回归之势。
疫情期间,电视台和报纸等传统媒体机构恢复了新闻“供给侧”主渠道的地位,品牌黏性显著提升。从这个意义上看,疫情极大地缓解了传统主流媒体逐年被边缘化的颓势。今年1月到4月,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几乎在所有国家均稳步提升。权威媒体品牌影响力的回升态势更为强劲,英国广播公司电视节目晚间收视率在3月份增长了30%左右,英国首相约翰逊呼吁全体国民“居家禁足”的讲话成为该国史上观看人数最多的电视节目之一,仅在大屏端就有2700万人收看直播节目。欧洲广播联盟的数据也显示,疫情期间各国主要电视机构的收视率平均增加了14%。①
大选与大疫的双重叠加为美国电视业带来了强势复苏的机遇。福克斯新闻台的收视率创下了2007年以来的新高,其广告收入增长高达41%,这样的业绩即便与电视业黄金时代的大选之年相比也毫不逊色。有线电视新闻网和微软-全国广播公司虽然在广告收入上分别下降14%和27%,但其观众数量和收视率均出现了显著增长。
晚间新闻的回归是此次疫情期间传媒业的一大亮点。晚间新闻曾经是形塑国家认同和政治共识的主要渠道。互联网和社交平台兴起以后,电视晚间新闻收视率大幅下降,逐渐从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淡出。但在2020年,许多美国人恢复了收看晚间新闻的习惯,其广告总收入同比增长11%。②社交和生活方式的剧变也培养了年轻用户群体看电视的习惯,在英国,疫情期间35岁以下看电视新闻的人增加了23%。
2020年另一个“传统回归”是电子邮件新闻“重出江湖”。它曾是互联网诞生之初报业机构向用户推送新闻的主要形式,但在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相继兴起之后便退出了历史舞台。近年来面对社交平台的冲击,传统媒体机构重新发掘了这一“古董产品”的优势。疫情期间,电邮新闻的订户猛增。相比于社交媒体的新闻推送,电子邮件的传播效果更好。调查显示,44%的用户会阅读电子邮件提供的大部分新闻。
这一“传统回归”的势头在疫情最为严重的美国最为强劲。全美21%的用户会定期收阅电邮新闻,而这一部分用户之中又有近一半人将电邮作为最主要的新闻获取方式。多数主流媒体都会为受众提供电子邮件新闻产品,《纽约时报》为用户提供了近70种不同的电邮新闻产品,其广受欢迎的“早间简报”坐拥1700万用户,每一款产品都有资深记者作为“策展人”帮助公众选择优质新闻。与数字推送相比,电邮新闻的订户忠诚度更高,将会成为后疫情时代传统媒体继续深耕的重要品类。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疫情带来的不仅是传统产品和渠道的回归,更为重要的是新闻价值和公信力的回归,而这两个领域恰恰在后真相时代受到了最为严重的冲击。不可否认,在疫情暴发之初,欧美主流媒体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对中国实施的严格抗疫措施进行了“妖魔化”报道和解读,同时还刻意放大了“灾难只会降临在别人身上”的“第三人效应”。随着疫情的蔓延和发展,欧美主流媒体开始回归凝聚社区共识的“小镇公告员”的角色,用及时而专业的事实核查抵御“信息疫情”的挑战,满足了受众对于真相和权威信息的渴求。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公众对社交平台的信任度进一步降低。牛津路透新闻研究院近期对于美、英、德、韩、西班牙、阿根廷等六个国家的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将电视新闻及主流媒体作为其主要新闻来源。尤其是在抗疫信息方面,59%的受众相信传统新闻媒体提供的抗疫信息,仅排在医生和科学家(83%)、各国公共卫生部门(76%)和世卫组织(73%)等专业性信源之后。相比之下,相信谷歌等搜索引擎的为45%,相信政治人物的仅为35%,相信脸书、推特等社交平台的则低至26%。这充分说明,此次疫情期间,传统新闻媒体的角色重新归位,发挥了公共传播体系“神经中枢”的作用。
就疫情报道而言,主流媒体擅长的深度报道和“解释性新闻”得到了受众的广泛认可,③超过60%的民众认为,传统媒体在帮助普通民众了解危机程度和提供信息指导方面表现更好。但来自美国、阿根廷等一些国家的受访者对媒体的信任度较低,认为传统媒体的报道夸大了疫情。④这种状况显然与上述这些国家的抗疫失败和政治因素的干扰密切相关。
在世界各国当中,美国的情况最为复杂。2016年以来该国“自由派”与“保守派”媒体之间的分歧与对抗日益显著,而疫情的暴发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截至目前,美国新冠肺炎疫情确诊数量还在持续攀升,保守派媒体的误导作用难辞其咎。研究表明,依赖福克斯新闻台等保守派媒体的共和党受众更容易相信有关新冠肺炎的谣言和阴谋论。⑤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各国的新闻消费普遍增长,对传统主流媒体的信任度显著提升。但在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分裂更加严重的国家,公众的新闻消费增长率及信任度则相对较低。在这种极化的政治和生态当中,即使是相对中立的媒体也会遭到不同政治派别的批评与抵制。⑥这种“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舆论氛围和社交平台上“因言废人”的“取消文化”大行其道,成为2020年美国新闻舆论场中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从全球范围来看,此次疫情重新激发了人们对“客观新闻”的关注,虽然2016年以来党派新闻的复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理中客”的新闻价值取向,但大多数受众仍然愿意看到没有特定立场偏向、完整呈现各方立场的新闻报道。即使在政治极化倾向愈演愈烈的美国,“沉默的大多数”也在努力寻找“更为完整”的新闻报道。从年初的大疫到年中的抗议,再到年底的大选,传统媒体的报道倾向逐渐回归中立。尤其是当拜登当选已经成为既成事实,一贯“立场先行”的福克斯新闻台等“准党派”媒体也开始向中间立场靠拢。
大选中的“大考”
2016年社交平台上“后真相”的泛滥成灾导致传统主流媒体方寸大乱,被右翼政客散布的各种阴谋论带了“节奏”,影响力和公信力都受到了巨大冲击。哈佛大学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本克勒绘制的图表显示,一个密集的“新右翼媒体圈”主导了社交平台的舆论场走向,而主流新闻媒体就围着这个圈层设定的议程“打转”。⑦
202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共有1.5亿选民参加投票,创下了史上最高纪录。由于疫情的影响,本次选举中的传播生态比四年前更为复杂。在这场“大考”中,传统主流媒体调整了角色和战略定位,进一步夯实了“把关人”的角色,运用大数据技术及时提供事实核查,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公共传播重新回归基于事实和真相做出判断的理性轨道。
“为真相而战”“发掘后真相时代的真相”等超越党派偏见的口号体现了传统主流媒体在此次大选的报道理念。在选情胶着的关键时刻,《纽约时报》推出了“特朗普每年交税750美元”的调查报道,成为全球舆论场热议的话题。与水门事件等调查新闻的经典案例不同,这篇报道的操作几乎全部借助于采编团队运用前沿科技手段对档案数据的缜密核查,而其呈现方式又融入了社交媒体时代“议题管理”的策略,因而在这场“真相之战”中占得先机。
对特朗普团队抛出的“拜登之子硬盘门”等“黑料”,《华尔街日报》等媒体加强核查,最终仅以新闻评论等方式一笔带过。虽然这些“黑料”借助于《纽约邮报》等小报和社交平台得以扩散,但由于主流媒体选择了淡化和忽视,其传播效应大打折扣。2016年以来盛行的“谁编造的故事更动听”的传播理念转变为2020年“谁挖掘的真相更可信”,这不能不说是传统主流媒体破解“流量魔咒”后取得的成果,也是最终助力拜登胜选的重要因素。
在投票前夕,《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发表社论,呼吁选民基于真相做出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柳叶刀》一批专业媒体也加入到了“选边站”的队伍中,这在历史上可谓前所未见,尤以有着175年办刊历史的《科学美国人》首次就大选表态支持拜登最为引人注目。在相关报道和评论中,主流媒体尽量规避“民主党”“共和党”“保守派”“自由派”等政治色彩浓厚的标签,突出“真相”“科学”“民主”等能够凝聚社会共识的价值观,一举扭转了被社交平台上的右翼媒体圈设议题、带节奏的不利局面。
大疫之年举行的大选投票和计票进程异常复杂,选情犹如过山车一般起落。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在“大考”面前基本秉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对选举结果进行实时呈现,向公众实时解释开票的整个过程。⑧CNN等媒体在计算选举人票的过程中,从善如流,主动调低了过早计入拜登名下的票数。即便是一贯被指责偏袒保守派阵营的福克斯新闻台,在大选计票的阶段也没有发表误导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并且加入了认可拜登胜选的行列。⑨
虽然选举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但美国公众比任何其他国家更依赖主流媒体来了解政治进程,虽然数字平台已成为公众最重要的信息门户,但电视频道、报纸网站和主流媒体的客户端仍然是政治新闻的主要来源,此次大选期间,59%的美国人通过电视获取新闻,这个比例远超脸书(35%)、YouTube(24%)和推特(17%)等社交平台。由此可见,主流媒体对于整个政治传播生态的影响意义仍然重大。
虽然四年一度的大选已经落下帷幕,但是特朗普也获得了史上第二高的选票数。不出所料,媒体公布选举结果后,他立即与转向中立的福克斯新闻台“切割”,并宣布支持“一个美国网”和“麦克斯新闻”等另类右翼网站,还宣称要建立自己的媒体平台。这充分说明近年来美国社会的政治裂痕仍然难以愈合,“特朗普主义”的影响仍然会延续下去。
社交平台的“大考”
2016年美国大选中社交平台所扮演的角色遭到了广泛的批评和质疑,对其加强规制的呼声近年来不绝于耳。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信息疫情”在社交平台的同步暴发则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新挑战之一。在大选与大疫相互叠加的背景下,2020年全球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治理达到了前所未见的力度,新媒体机构同样经历了一场“大考”,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其经验和教训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上:
首先是如何通过对社交平台的有效规制抗击“信息疫情”。对此,脸书、推特等社交平台积极与世卫组织和各国公共卫生部门合作,加大对于假新闻与信息谣言的治理程度,但其结果并不理想。研究表明,相比于脸书、推特等开放社区,此次疫情中的阴谋论更多的是在小范围的共享信息和本地社交网络等封闭社交系统中进行传播的,具有显著的“本地性”。表现在于,此次疫情期间全球范围内下载量增长最大的社交平台WhatsApp成为传播阴谋论的重灾区,“5G传播新冠病毒”等谣言便是通过群聊、私人转发等方式在部分收入及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体内扩散开来的。因此,对虚假信息的治理不仅要从平台入手,还要针对特定的网络社区精准施策,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
其次是如何利用有效的监管防止政治势力利用社交平台操控选情。随着大选日益临近,脸书、推特等社交平台“腹背受敌”。特朗普、蓬佩奥等右翼政客及其阵营指责社交平台对其言论进行打压。与此同时,自由派则指责平台在审核保守派言论方面力度过低,导致极端言论的盛行,脸书也因此受到了来自多家广告主的抵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两方对于社交媒体平台的指责均有失偏颇。多项研究显示,没有证据表明保守派的言论受到了社交平台的“过度审核”,保守派言论的海量传播也并非社交平台审核规则不严所导致。一项针对多个社交平台的分析发现,保守派用户之间在互动、对话意愿方面都优于自由派和传统新闻媒体。另一项为期9个月的跟踪研究也显示,26%的保守派媒体内容带来了43%的互动流量。⑩相比于自由派的“多元观点”和松散联系,保守派在经济和社会议题上的“单一诉求”使其在社交媒体之中更有凝聚力。这充分说明,社交平台“操控”选情的作用被夸大和高估了。
尽管如此,在舆论的压力之下,此次大选期间,脸书、推特、Tiktok等数字平台在现有核查机制基础上加大对于选举信息核查力度,维基百科则在大选前便开始增加对可编辑者的审核门槛,避免不实信息进入平台影响民意。脸书对除主流媒体以外的过早宣布大选结果的帖子贴上“争议”标签,并直接封禁了“偷走选举”等散布阴谋论、煽动抗议行为的群组。经过大疫和大选这两场“大考”,脸书、推特等社交平台与《纽约时报》、CNN等传统媒体机构的价值取向和把关标准日趋贴近,加入了“主流媒体”之列。为此,右翼保守势力创办了新的社交平台“唠嗑”与之抗衡。可以预期,即便拜登入主白宫之后,这场“媒体战争”还要继续打下去。
最后一个问题是如何通过社交平台的有效治理来维护信息安全和国家利益。今年6月白宫以此为由对TikTok和微信等“外来平台”进行打压。虽然目前看来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但这一前所未有的举措还是震动了业界和舆论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脸书欧洲用户的数据传输到美国的做法引发了来自欧盟的质疑,但白宫公开为脸书站台,谴责欧盟的打压行为,而对欧盟用户信息在美国的安全保障问题避而不谈。今年9月,面对来自监管部门的再次警告,脸书则看准了欧洲互联网产业联盟基础薄弱的“软肋”,威胁要退出欧盟市场。上述这些“信息主权”之争的典型案例在2020年的集中出现,也预示着美国推行的“互联网自由”神话的彻底破灭,有关网络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博弈将成为全球治理的焦点之一。
大考中的新机与新局
总的来看,与各行各业一样,2020年全球新闻传媒业面临着业务和运营层面的“大考”。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这场“大考”,传统媒体机构和新媒体平台都在努力将其化为探索新机和开辟新局的动力。
疫情对于依赖印刷媒体和数字广告的小微地方媒体而言影响巨大。面对挑战,一方面,他们通过内部挖潜造血,逐渐摆脱对数字平台的依赖,培养自身的忠实用户并进行付费化转型。在美国、北欧以及德国等地,地方报纸及其网站仍然是当地居民最主要的新闻来源,这一趋势在疫情期间得以强化。另一方面,地方媒体通过提供定制化内容、开发“新闻简报播客”等新产品来增加在线新闻收入,并通过增加长篇报道和新闻分析为主的“增值内容”来培育忠实用户。在全国性主流媒体因营收压力纷纷裁撤地方新闻之时,一些小微地方媒体抓住机遇,通过将内容版权和转播权卖给有线电视网提供商等方式来赚取利润,以此填补了广告营收下降所导致的亏空。?
播客是近年来传媒行业的创新产品。尽管疫情期间市场增速放缓,但其商业发展模式在2020年愈显成熟。首先,新冠疫情强化了播客的场景价值。虽然疫情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勤出行率,使得部分播客节目的收听率下降了20%。但与此同时,居家主题的播客节目增长明显,医生和专家对防疫知识进行科学解读的播客节目均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调查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用户认为,新闻播客能够提供更深入的体验和更广泛的视角。
2020年,用户主要通过智能手机和耳机终端收听播客,政治新闻仍是最流行的播客节目,并且培养了固定的用户群体。播客在25-34岁“千禧一代”用户当中最受欢迎,其较高的消费能力和意愿为播客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广告收入,实现了疫情之下的逆势增长。
另外,播客也成为传统新闻媒体提升品牌忠诚度的一个重要渠道。《纽约时报》旗下的播客节目《每日新闻》有200万听众,尽管其广告收入相当可观,但《纽约时报》开发播客节目的主要目标是为其报纸和网站培育忠实用户。在英国,BBC旗下的播客产品则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尽管也有“声田”等以音乐内容为主的专业播客,但传统媒体开发的播客产品正在迎头赶上,逐步成为其产品创新点和营收增长点。
总结与展望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下的全球新闻传媒业与各行各业一样,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艰难前行。“禁足令”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新闻业的数字化转型。以视频会议为代表的新工作空间让新闻采编向数字平台迁移。这种线上工作模式即便在疫情结束后也会一直持续下去,从而尽快实现从新闻生产到内容分发的全链条再造。疫情期间电视新闻以及电子邮件新闻的回归也说明了人们对于传统媒体渠道的热情并未消失,其价值在特定时期仍会被激活。后疫情时代,新旧媒体逻辑将共同影响未来传媒业的发展。同时,在全球公众对于新闻业的信任度持续下降之时,新闻业若想实现长足发展必须弥合媒体偏见,以权威及专业姿态重塑公信力。
过去的一年,大疫与大选的双重效应相互叠加,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经历“大考”。为避免“互联网”滑向“分裂网”,对于虚假信息的治理及舆论极化的消弭仍将是传媒业面临的最大挑战。这场“大考”的经验再度证明,倡导基于真相的公共传播是传媒业责无旁贷的使命,而要改变“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舆论生态急需各方做出努力。
从目前疫情的发展来看,除中国等少数国家外,这场灾难还远未结束。世界银行警告,新冠肺炎大流行所带来的经济衰退有可能导致全球1.5亿人口陷入赤贫,其中有超过5000万人“返贫”。2020年全球经济下降幅度将达到5.2%,其恢复时间可能长达10年。由此带来的经济周期性下滑也必将带来政治和社会层面的危机和挑战,全球传媒业还要面临更多新的“大考”,继续探索“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的转型之道。
【注释】:
①The Guardian: Boris Johnson’s covid-19 address is one of most watched tv programmes ever[EB/OL] ,https://www.theguardian.com/tv-and-radio/2020/mar/24/boris-johnsons-covid-19-address-is-one-of-most-watched-tv-programmes-ever
②Pew Research Center: Coronavirus driven downturn hits newspapers hard as Tv news thrives[EB/OL] , https://www.journalism.org/2020/10/29/coronavirus-driven-downturn-hits-newspapers-hard-as-tv-news-thrives/
③Reuters Institute:Felix Simon,Communications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lessons for the second wave[EB/OL],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communications-coronavirus-crisis-lessons-second-wave,2020-10-27
④⑥ Nic Newman:Executive Summary and Key Findings of the 2020 Report[EB/OL],https://www.digitalnewsreport.org/survey/2020/overview-key-findings-2020/
⑤史安斌童桐:《抗疫与抗议夹击中的美国新闻媒体:角色与影响》[J],《青年记者》,2020年9月上
⑦By Yochai Benkler, Robert Faris, Hal Roberts, Ethan Zuckerman .Study: Breitbart-led right-wing media ecosystem altered broader media agenda [EB/OL],https://www.cjr.org/analysis/breitbart-media-trump-harvard-study.php
⑧Nieman Lab: Bad polls, fake news, and that damned needle: Here’s how the media covered a twisty Election Night[EB/OL],https://www.niemanlab.org/author/niemanlabstaff/,2020-11-04
⑨RASMUS KLEIS NIELSEN, Hey, news outlets: Tell us your plan for covering a contested election outcome now[EB/OL], https://www.niemanlab.org/2020/11/hey-news-outlets-tell-us-your-plan-for-covering-a-contested-election-outcome-now/,2020-11-02
⑩LAURA HAZARD OWEN,Two new studies show, again, that Facebook doesn’t censor conservatives[EB/OL], https://www.niemanlab.org/2020/10/two-new-studies-show-again-that-facebook-doesnt-censor-conservatives/Jen Schradie, The Revolution That Wasn’t: How Digital Activism Favors Conservatives[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9,8-30
?Reuters Institute ,Publish less, but publish better: pivoting to paid in local news[EB/OL]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publish-less-publish-better-pivoting-paid-local-news
版权所有:深圳市世通社海外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2 - 2021 Stones_PR.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07398号-1 世通社,国际诚信企业联盟认证成员 友情链接:http://www.stones-pr.com/
木门
集成灶
名创优品
重庆火锅
护坡砖 九华山攻略
制氮设备
上海emba
烧结砖
展厅设计公司
水上乐园设备
隔膜泵 集成灶十大品牌
洗车机
翰府木门
可行性报告
西服定制
工业铝型材
企业宣传片
泰国试管婴儿
杭州代理记账
内刊设计
上海模特
电能表现场校验仪
橡胶密封条
评估公司
收购IC
地板十大品牌
金属检测机
水热合成反应釜
实木地板
测功机
除湿机
充电桩
高频退火机
5052铝板
电动车充电站
仿真动物
实木地热地板
医院设计
塑料检查井
中医推拿
上海保安公司
鳄鱼养殖场
双面胶带
冷风机
荷花苗
远传水表
三维扫描仪
桐庐旅游
钢格板
计量泵
油罐
木塑地板
集成墙面厂家
杭州注册公司
南京甲醛治理
广州租车网
二手设备回收
南京刑事律师
重庆火锅店加盟
珠海注册公司
太阳能路灯
压滤机
南京灯箱厂
香港活石学院
钕铁硼
玻璃钢
卫生间隔断
进口轴承
铂铑热电偶
宣传栏
日本NSK
生物质颗粒机
北京律所排名
深圳画册设计
合肥办公桌
企业展厅设计
防腐保温
桐庐农家乐
工业设计公司
安吉农家乐
鱼苗批发
上海广告公司
新加坡管理学院
天野喜孝
巴黎奥特莱斯购物
海外置业资讯
儿童营养
出口保理
|
深圳市世通社海外传媒有限公司
Shenzhen Stones_PR Global Media Co., Ltd.
法定工作日
400-865-8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