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作为促进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在推动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持续优化入境游政策,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各级政府、文旅机构及平台企业协同发力,在入境政策、出行便利、住宿服务及支付环境等关键环节提升服务体验,致力于为全球游客打造高效便捷的旅行生态。这一系列措施为入境游市场的快速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其迈向繁荣发展新阶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中国入境游客总数达1.319亿人次,同比增长60.8%。其中,外国游客2694万人次,港澳台同胞10496万人次,入境游客总支出达942亿美元,增长77.8%。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口岸免签入境外国游客达2011.5万人次,同比增长112.3%;过境免签政策适用人数同比增长113.5%,优化政策实施后,来华过境免签游客环比增长29.5%。此外,2024年春节作为首个“非遗春节”,进一步推动“中国游”热潮,春节期间港澳台入境游客达573.7万人次,同比增长5.6%,而外籍游客入境人次达95.8万,同比增长22.9%,创近年来春节入境游新高。
入境游市场的繁荣离不开各级政府及文旅部门的积极推广与市场拓展。各地文旅主管机构紧跟国家战略,组织旅游企业前往主要客源国和地区开展宣传推广,深化国际市场合作。宣传渠道涵盖全球主流媒体、国际旅游展会及社交媒体等,提升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全球知名度。推广形式包括举办推介会、参展国际旅游博览会、精准渠道投放广告及社交媒体营销,内容则着重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全方位展示中国及各省市的旅游形象。
相较于国际热门旅游目的地,中国入境游的海外推广模式仍有较大优化空间:
深度体验需求增长:国际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从“走马观花”式观光向“文化深度体验”转变,而传统宣传方式侧重宏观叙事,缺乏个性化叙述和情感共鸣,难以满足现代游客的文化融入需求。
品牌形象塑造不足:传统海外宣传主要聚焦于展示整体旅游形象,内容趋于固化,缺乏时尚感,未能精准触达年轻游客群体,从而影响入境游客的商业消费意愿。相比之下,许多国际休闲度假目的地已建立成熟品牌形象,入境游的品牌忠诚度和重复消费率仍需进一步提升。
数字营销策略不足:在数字化传播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国际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相比于传统宣传模式,借助网络热点及社交媒体红人营销的方式,能够更精准、低成本地吸引海外游客关注,并促使他们主动分享旅游体验,从而提升入境游市场的影响力。
借鉴国际经验,中国入境游推广应在政府统筹下,引入市场化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化平台,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全球传播体系。
拓展多元化传播主体,构建海外宣传矩阵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信息获取渠道,依托国际化平台开展分层次、多渠道的精准传播。例如,在目的地搜索、境外引流、游客口碑营销等环节,借助国际知名旅游平台进行流量投放,提高入境游信息的全球触达率,形成高效的品牌曝光。
强化社交媒体营销,提升传播影响力充分利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如TikTok、Facebook、X、Instagram、YouTube等),围绕短视频趋势,以海外游客视角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内容,通过外国网红博主的亲身体验分享,增强传播亲和力。此外,依托社交平台社群效应,开展粉丝互动,实现精准“种草”,增强游客对中国旅游的兴趣与期待。
依托国际旅游平台,定制化开发旅游产品借助国际旅游平台的全球资源及用户画像,制定符合海外游客喜好的入境游产品,并同步推出线上推广活动。重点围绕文化体验、都市生活、科技发展等内容进行深度营销,从情感层面与目标游客建立联系,增强中国旅游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未来,在文旅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国际化平台将在中国旅游品牌全球传播、入境游市场拓展及游客吸引力提升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优化海外宣传策略、深化市场化合作、创新数字营销方式,中国入境游市场有望迈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来源:互联网)